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集团要闻

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,坚定走好自立自强之路——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两周年之际
来源:新闻中心
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13日 编辑:新闻中心

  2023年5月12日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,勉励我们再接再厉、勇攀科技高峰,不断攻克前沿技术,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。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,如同“定盘星、指南针”,指明了电子科技自立自强的前行之路,赋予了电科沉甸甸使命责任。

两周年1

  

 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,瞄准破解集团面临的新的“成长烦恼”,中国电科如何进一步刷新自我、奋力答好助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“时代考卷”,唯有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、作表率,争当“三个排头兵”,让创新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电科篇章的鲜明标识。

  科技创新对于电科,怎么强调都不为过

  哪里有“卡脖子”,哪里就会有破局亮剑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面对一波又一波围堵和打压,老一辈电科人发愤图强,第一代预警指挥机、第一部远程战略预警雷达、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、第一台国产光刻机、第一块硅实用化单片集成电路等一大批大国重器破土而出,历史充分证明:惊涛骇浪是“哪吒闹海”一飞冲天的舞台!

两周年2

  电科因科技创新而兴,亦要靠科技创新而强。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,我们深知,当今的科技创新,已不仅是“锦上添花”,更是“生死攸关”;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思维革命;不仅是短期突围,更要体系布局、久久为功。科技创新之于电科,犹水之于鱼,一刻也等不得、慢不得、拖不得。

  ——这是党和国家的厚望重托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中央企业增强核心功能、提高核心竞争力,切实发挥科技创新、产业控制、安全支撑作用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电科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,必须全力以赴、不负重托。

  ——这是网信行业的特点规律。网信技术发展一日千里,不进则退、慢进亦退,居安思危成为企业必须遵守的生存法则。只有不断突破思维惯性、投身创新竞速,才有机会触发“马太效应”,书写“强者恒强”的卓越篇章。

  ——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窗口。体系化智能化发展浪潮势不可挡,非攥指成拳不能把握。必须摒弃“零敲碎打、亦步亦趋”的思维惯性,拿出体系重构的魄力,强化顶层布局、突出分工定点、强调开放包容,完成划时代的创新超越。

  ——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能。面对行业“内卷”加剧的困局,集团部分业务领域先发优势减弱、价格压力突出,增长的“天花板”逐步迫近。破局突围,必须主动求变,以技术创新开辟新赛道、培育新优势,为转型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。

  牢记嘱托,厚植创新底气

  两年来,集团公司新一届党组以提升政治能力为统领,以提升战略能力为主题,以优化管控模式为主线,紧扣“一巩固三做强”(巩固发展尖端装备,做强体系、做强基础、做强以智能为代表的新域新质)业务布局,系统谋划战略转型,推动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创新,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。

两周年3

  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履行战略使命的步伐更加坚实。我们全力承担和落实好国家重大任务,以硬核技术和产品护航“天眼”巡宇、“嫦娥”揽月、“天和”驻空,离子注入机、高端车用软硬件等一批国家战略急需的成果加速涌现,助力集成电路、新一代移动通信、新能源汽车等关键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。集团研发经费投入持续位居央企前列,专利申请、授权数量屡创历史新高。

  坚持战略引领,业务顶层布局日益完善。我们加快扭转“配套思维”,汇聚精锐力量打造技术总体,纵深推进总部改革,强化技术决策与管理决策耦合协同,集团战略布局的前瞻性、系统性加速提升,新域新质攻关方案细化完善,基础弱化、体系割裂、能力碎片化等问题持续缓解,科技创新、要素叠加、场景应用优势进一步发挥。

  坚持实数融合,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培育壮大。我们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,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,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扩围提质,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领域“电科方案”加快落地,量子计算机、类脑计算芯片、行业垂直大模型等原创成果密集迸发,低空经济、机器人等新赛道加力布局,“人工智能+党政办公、能源安全”等应用场景取得新突破。

  坚持协同开放,内协同外联合的创新生态更加优化。我们以开放包容姿态利用好各方面资源,不断深化市场协同、业务协同机制创新,承担多个创新联合体、产业链链主建设任务,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获批建设,内外结合的战略投资体系加速定型,国际科学交流合作见行见效,单打独斗、封闭发展等问题逐步破解。

  坚持改革创新,人才活力动力进一步释放。我们更加注重激发微观活力,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,健全考核评价、薪酬分配等激励机制,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,员工持股覆盖百余家成员单位。两年来,集团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专家引进数量位列央企前列,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量、“国家工程师奖”个人和团队数量位居央企首位,王小谟院士获“人民科学家”国家荣誉称号。

  走好自立自强之路,开辟发展新局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,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。电科置身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、科技革命的浪潮之巅、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,唯有以刀刃向内的魄力打破思维定势,以开放协同的格局引领体系突破,以革故鼎新的远见重塑竞争优势,方能在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

两周年4

  要进一步深化思维转变。牢固树立战略导向、问题导向和务实导向,立足长期主义、未来主义,统筹谋划推进科技创新和集团战略转型,时刻保持对创新趋势的敏感性,深入破除单打独斗、封闭发展以及“唯规模论”的桎梏,跳出经验主义“舒适圈”,强化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,加快从国企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。

  要进一步深化业务转型。牢牢把握体系化智能化发展机遇,做强技术总体,统筹推进无人智能、网络电磁、深海空天等新域新质业务布局,优化总体和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、科研布局、协同模式,加大网信体系、电子基础等领域业务投入,着力培育根技术、根业务,壮大国际化业务等新动能。

 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。加快打造与新域新质业务发展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,试点探索重点领域新型组织模式,一体推进科技攻关、研发投入、考核评价、成果转化、科技金融、生态建设等机制改革,探索构建上下同欲的利益趋同机制,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动力。

  要进一步深化管理提升。把财政支持、自主投入、社会资源统筹起来、一体配置,建立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,提高创新效能。打造内外结合的创新体系和能力体系,通过战略投资、生态共建、并购重组等方式,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补短板、锻长板。强化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应用,用好用足各类政策。

  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建设。纵深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,完善科技奖励、收入分配、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,实施战略科技人才影响力提升计划,突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企业家队伍建设,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,持续构筑人才竞争优势。

  自立自强之路并非一马平川,却是人间正道,至宽致远。让我们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、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魄力、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的定力,只争朝夕、埋头苦干,在强军兴军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等方面勇挑大梁,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

打印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