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党的建设 > 文化园地

中国电科“126”文化园入选中央企业第六批工业文化遗产
来源:新闻中心
发布时间:2021年08月04日 编辑:新闻中心

  近日,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发布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(军工行业)名录,中国电科“126”文化园成功入选名录。

  

  “126”文化园前身为中国电科9所科研生产基地,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军工文化园区。园区建设始于国家大三线时期。为满足国防建设需要,国家决定组建一个综合性的应用磁学研究所,专门从事磁性功能材料及器件的研制、开发、生产。“5·12”汶川地震后,中国电科9所将科研生产主体搬迁至绵阳市高新区,将旧址的工作区域进行腾退,对园区树木进行保护,对建筑物和设备进行维修改造,开发建设成为“126”文化创意产业园。

  

  “126”文化园,是我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见证。园区内具有年代感的苏式建筑群,高大的树木,废弃不用的科研生产设备,都已成为几代军工人的共同时代记忆。作为上个世纪60年代的工业符号,我们可以从中追寻到最初的建设者们秉承磁学使命艰辛创业的足迹,探视到凝结了军工央企人光荣和梦想的文明。整个园区仿佛一部生动而凝固的历史,可以看作一座馆藏丰富的“三线建设博物馆”。

  

  “126”文化园,是军工文化的传播阵地。老式的设备与红色的科研大楼,在参天大树的掩映下相得益彰。曾经用于科研生产的压床、卧式烧结炉、真空熔炼炉、门式液压机等设备经过维修后,成为园区的特色文化点缀。映入眼帘的文化墙、透露着神秘的防空洞,更彰显了园区深厚的文化意蕴。中国第一代、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,中国第一款钇铁石榴石微波铁氧体单晶材料都诞生在这个园区。这些都是军工央企人筚路蓝缕开启中国磁学大门的最好证明,是企业文化品牌价值再创造的活力源泉。

  

  “126”文化园,是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。园区里面集聚了画作展览、摄影创作、手工陶艺、茶艺、读书沙龙、音乐沙龙、亲子体验等文化产业,已经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集餐饮休闲、艺术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园区,具有塑造城市标志的艺术价值。现代艺术与工业文明的交织,更是让“126”文化园发展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,成为市民周末休闲、获得艺术提升的网红打卡地。在园区,市民可以在沉浸艺术欣赏的同时,充分感受三线建设历史的厚重感,在润物无声中加深对军工文化的认同。

  在未来,中国电科将继续融合内力、打造平台,发挥军工央企特色资源优势,讲好电科故事,用力用心用情展现军工央企风采,不断提升军工文化传播能力,让军工文化绵延流淌、浸润人心。

打印 关闭